新闻动态

平台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平台新闻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三季报带旺四季度行情
发布时间:2024-11-14 09:00 阅读次数:504
分享

根据东方财富数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有481家A股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报表,其中391家上市药企实现盈利、占比81.29%,有240家公司营业收入正增长,215家净利润正增长,分别占比49.90%、44.70%;片仔癀、川宁生物、健帆生物、艾德生物、三鑫医疗、海森药业、微电生理等167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占比34.72%,其中4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100%以上。


综合中信建投等多家头部机构近期研报,化学制药与创新药、中药、生物制药、原料药、医疗器械等子行业预期看好,CXO短期内业绩承压,但随着地缘政治等因素淡化,长期业绩也有望重回增长通道。


化药板块:创新药表现突出


今年,创新药领域多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助推创新药研发及商业化,对化学制药尤其是创新药长期是利好,短期也有促进。如化学制药板块收入持续爬坡,利润明显改善,一些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整体趋稳,力图以研发驱动转型升级;创新药企商业化之路进一步走稳走实,亏损额逐渐收窄,龙头公司在手现金及股价表现突出。


代表公司:恒瑞医药


业绩继续稳健增长是恒瑞的主基调。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1.89亿元,同比增长18.67%,归母净利润46.20亿元,同比增长32.98%,归母扣非净利润46.16亿元,同比增长37.38%。对恒瑞这种大体量头部公司来说,这么高的双增长并不多见,主要原因是收到Merck Healthcare1.6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并确认为收入。此外,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达45.49亿元,同比大增22%。三季度,恒瑞自身免疫疾病领域首个创新药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至此,恒瑞在国内获批上市1类创新药17款、2类新药4款,今年以来有7项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共取得6项突破性疗法认定,其中第三季度分别为3项和1项。在研管线方面,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3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三季度有22个药物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中药板块:品牌中药更胜一筹


龙头品牌中药公司、“医保+基药”品种公司的业绩表现明显高出一筹。受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中药创新药的业绩增速不及品牌中药。前三季度营收TOP10中,有7家公司营收规模超过了50亿元,其中白云山、华润三九、太极集团营收分别达到590.6亿、197.4亿、104.3亿元,白云山的营收几乎是前十强其他公司的营收总和。


总体来看,三季度由于高基数效应减弱,中药行业业绩压力有望阶段性缓解。随着中药集采的温和落地、宏观政策提振消费见效以及医保谈判、基药目录调整等持续推进,中药行业向好趋势不变,尤其是受益于国企改革与资源并购整合,行业内部业绩分化更为明显。


中药创新药研发热情持续迸发、投入不断加大,是中药行业业绩坚定看好的内驱力。2023年有10个中药创新药获批上市,而今年前三季度已有8个中药创新药上市,包含3款1.1类中药新药。中药创新药临床与上市申报活跃,上市受理数量已超2023年全年水平。据万联证券研报,前三季度,中药新药62个品种获IND受理(包括41款1.1类中药新药、9款1.2类中药新药、12款2.3类中药新药),31个品种获NDA受理(包括10款1.1类中药新药、21款3.1类中药新药),分别占2023年全年水平的84.93%和129.17%。


代表公司:东阿阿胶


前三季度东阿阿胶实现营业收入43.29亿元,同比增长26.28%;实现归母净利润11.52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63.75%。近两年,东阿阿胶主动调整经营战略与产品结构、扎实做好“药品+健康保健品”双轮驱动业务模式,摆脱提价困境,业绩呈现良性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已经与去年全年持平。


生物制药板块:合成生物显山露水


生物制品类上市公司三季度整体表现较好,一是血制品子行业的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经营质量较高,仍处于高景气阶段;二是以锦波生物、巨子生物为代表的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快速崛起,合成生物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开始显露。


代表公司:锦波生物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8亿元,同比增长91.16%;实现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170.42%。报告期内,以A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的三类医疗器械植入剂产品收入增长,是锦波生物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原料药板块:营收、利润增幅改善


受益于行业供需逐步恢复至正常节奏,同时相关公司积极推进制剂和CDMO转型并开始贡献业绩增量,原料药板块业绩有所改善,主要是营业总收入同比实现小幅增长,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高于营收增速,营收、利润增幅环比改善,盈利能力触底回升。随着行业去库存周期接近尾声,终端产品价格企稳后有望向上修复,未来原料药行业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代表公司:华海药业


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华海药业实现营业收入为72.48亿元,同比增长16.76%;归母净利润为10.31亿元,同比增长42.92%。主要原因是紧抓销售团队裂变及组织架构调整,积极推进全球销售网络布局,产品市场占有率得到有效提升,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成本控制能力及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同比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持续导入并逐步上量,市场拓展成效进一步显现。


医械板块:业绩分化明显


三季度医疗设备招标呈复苏态势,各细分影像市场逐步回暖。据医械云数据,三季度,超声影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数字X射线成像、血管造影X射线成像系统、内镜等设备采购规模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2024年9月医疗设备招采金额较2023年同期提升3.11%,环比更是增长21.93%。随着前期获批的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开始大规模落地,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大批设备更新采购项目将陆续进入招标。


在创新、“出海”两大战略驱动与设备更新政策保驾护航下,第三季度医械行业整体收入增速自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是正数。不过,受政策、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器械行业内部分化明显:高值耗材整体恢复最好,集采对高值耗材的影响程度不一,出清的部分品种盈利明显较快;医械设备板块受设备更新政策影响,整体有所下滑,但该领域未来增长具备强确定性;IVD板块下滑较多,主要与高基数及政策扰动有关。


代表公司:微电生理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上升23.21%,归母净利润4172.67万元,同比上升262.22%;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9250.15万元,同比下降1.54%,归母净利润2471.4万元,同比上升163.92%。亮点有二:一是创新产品增量明显,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压力导管与磁定位环肺导管已成功获得欧盟CE认证,目前正积极推动高密度标测导管在年底前获得相同认证;冷冻消融系列产品注册正加速进行;自主研发的压力脉冲导管完成临床入组并于近期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流程。二是国内外市场齐头并进,特别是前三季度海外市场增长势头迅猛,手术数量的同比增长率超过了国内市场,海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





来源:医药经济报。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办事指南